天气:

电话咨询:0793-7973780

科研保障

HOSPITAL OVERVIEW

科研保障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保障 > 科研保障 > 

新形势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探究

阅读量:497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15

从“十一五”科教兴国战略到“十二五”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始终是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点。十年来,医院科研经费来源呈多元化趋势。科研经费总额占医院总收人比重不断攀升,但科研经费财务核算上却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科研课题的完成质量和效果,影响着医疗人员申报课题的积极性和医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医院科研经费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确保资金合理、高效使用,成为医院管理者、财务和科研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新形势下医院科研经费出现的问题:

1.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不科学

1.1编制预算时,相关人员和科室沟通不到位。在实际操作中,课题申报人、科研和财务部门各自为政——课题申报人不能对预期各项支出进行详细、科学的测算,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部门不了解财务预算编制方法,很难认识到预算的严肃性及重要性;财务部门不参与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熟悉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获取的信息不对称,难以真正监督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这样编制出的科研经费预算,容易出现预算偏差。

1.2科研需实时调整。科研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科研结果具有不可预见性。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阶段性完成情况,实时判断下一步是否继续按原计划进行研究或改变研究方法或放弃。这样,往往造成科研创新性支出困难或结余经费较多等问题,影响课题的结题审计及后续课题的申请。因此,科研需要根据科研进展情况更新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经费的使用。

1.3经费变更时手续繁杂。为避免课题进展中因客观变化造成经费浪费的情况,需及时调整研究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但申请改变课题的预算相当于申报新课题的难度,课题负责人往往为通过财务审计检查监督勉强按申报内容继续工作,导致科研经费的浪费。

2.科研经费使用中财务对科研经费管理信息不对称

2.1会计科目设置不够细化。科研经费实际包含的材料、试剂、劳务费等,都在“科研项目支出”科目中核算。无法体现科研经费的具体支出结构,也给科研经费审计带来难度。

2.2对科研经费缺乏成本核算。科研工作成本未进行独立核算,成本费用不从个人科研经费中扣除,导致科研人员缺乏成本意识,资源浪费。

2.3科研经费核算周期与会计核算期不一致。医院科研经费从立项到结题均在一年以上,而会计核算期为一年,财务人员按年度对科研经费进行分摊与管理存在难度。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和负责人无法对经费精确管理,导致经费收支明细不全。

2.4剩余经费回收和零余额账户管理,加重科研经费的浪费。按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在课题结题时,剩余经费超过总经费的5%或总额超过20万元,则剩余资金原路返回,所以课题负责人会想尽办法将剩余资金在结题前突击花钱;财政拨款的一些课题,执行零余额账户管理,课题负责人实报实销,实行年度预算制度。账户在年末和结题时关闭,如该年度课题经费未完成,将影响该课题下一年度的经费拨付额度。

2.5项目执行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医院科研经费一般由医院科教和财务这两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共同管理,科教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实施进程,财务部门负责经费报销。两个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导致经费支出明细和财务支出明细不匹配,无法体现科研经费的具体支出结构。

2.6财务监管流于形式。课题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有绝对控制权,科研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结题不结账等违规现象较多,一方面,科研部门按要求经费支出时往往只列科室或个人,不是按财务制度列支;另一方面财务部门不了解科研项目的性质和需要开支的经费内容,往往按报销人予以支出报销,粗放管理,使得科研经费使用自由度过大。导致财务监管流于形式,造成经费管理疏漏。

3.科研经费缺乏信息化管理

3.1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报账过程冗长,影响经费使用效率,且监督管理相当困难。

3.2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医院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没有事后的跟踪、评估和分析。

对科研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缺乏绩效评价,造成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

4.科研经费中劳务费偏离按劳分配的制度。

科研经费严格限制劳务费发放人员范围,按规定只发给在读研究生和外聘人员。实际上很多复杂操作临时聘用人员不会,都是课题负责人个人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但在职科研人员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劳务费,这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二、新形势下加强医院科研课题的策略:

1.科学编制科研经费预算

1.1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合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课题负责人和科研、财务部门应加强沟通,以科学的预算依据为基础编制项目预算,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1.2针对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相应调整科研经费。课题负责人在经费预算中事先将不可预见费用列入固定性预算支出,研究过程发生不可预见变化时,可将支出计入固定性预算支出。

1.3医院应建立预算评审制度,规范预算调整程序。课题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情况确实需要调整科研经费的,应根据预算评审决议提出预算调整方案,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批复后方能支出。

2.加强科研经费使用中财务与科研经费管理信息沟通。

2.1细化会计科目设置。在科研经费收支核算基础上设置辅助账,细化科研经费核算。按科研经费支出功能分类的要求,对每项课题每笔开支进行分类核算。

2.2加强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科研管理部门应根据立项合同,及时与财务沟通,设立专项账户。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应单独核算。严格区分科研经费支出与医院的正常业务支出,科研经费所有支出按照权责发生制在科研项目间进行归集分配,真实反映科研经费状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3分阶段核算科研经费,保证与会计核算期一致。科研和财务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强联系,科研部门需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对验收结题的科研项目结账,避免长期挂账,如有结余,按规定执行。

2.4加强培训,转变观念。科研经费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拨付的,是完成国家科研项目的资金,不属于任何单位和个人,结余资金应返回。科研经费使用时,应严格把握专款专用原则,不随意挪用、挤占、变更金额和支出内容,保证科研质量。

2.5理顺管理机制。科研、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上要经常沟通、通力合作,实现科学研究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

2.6完善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制度,强化监督机制。科研部门应严格按规定审批各部门的科研经费开支;医院要进一步明确科研、财务和审计等部门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与审计监督中的职责和权限,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做好科研经费监管工作。

3.加强科研经费的信息管理

3.1建立科研、财务部门和课题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服务。

3.2健全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医院应引入绩效评价体系明确项目的绩效目标,对每项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建立相应的信用机制,评价的结果将成为科室和个人今后申请立项的重要依据。


向前已无文章

向后已无文章